8月28日,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记者获悉,为织补回天地区文体设施空缺,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9.6万平方米,包括体育健身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还配套了两层地下停车场,约700个停车位,是集体育、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文体场所。中心可辐射周边55家社区、6个村共40余万人,为回天地区的居民提供良好的运动文化休闲环境和高水平的场馆服务。
(相关资料图)
8月28日,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集结各项运动场馆 各项“黑科技”智慧化体育场馆标杆
原鑫地市场清拆,换来了囊括11类功能的体育场馆和文化场所。8月28日,将服务辐射周围40余万人的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投入使用。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体育健身中心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分为4层,共设有羽毛球馆、滑冰馆、攀岩馆、游泳馆、乒乓球馆、篮球馆、网球馆、健身房、搏击馆、射箭馆、田径场等11类体育场馆。
体育健身中心内的标准跑道与看台。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体育健身中心定位为数字化全民健身中心,将打造成华北地区高规格智慧化体育场馆运营标杆。如何体现智慧化?现场,橙狮体育场馆数字化负责人任远介绍,这依靠于诸多“黑科技”设备,如场馆中的游泳馆内配备了智能AI防溺水系统,能够在3-30秒时间内,定位、识别疑似溺水者,并报警提示溺水点位;篮球馆配备篮球智能影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可实现建立个人的可视化数据及视频档案,并自动剪辑,生成高光短视频,“以及像在我们的足球场上,也能呈现热力图和传接数据,这些都是市民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免费获取的。”
乒乓球馆内,教练正在指导小朋友打球。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在场馆智慧化运营管理打造的智慧化控制中心前,大屏幕上呈现着场馆的设备总览和运行情况,实时入馆人数、空气质量一览无遗。这里是中心的“驾驶舱”,任远介绍,运营管理者可通过“驾驶舱”, 远程调节并监控各智能设备运行状态,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及场馆服务水平,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满足读、看、赏 构建一流城市公共文化综合体
体育健身中心另一侧,阳光通过巨大的玻璃幕墙,把文化艺术中心的图书馆照得通透明亮。记者了解到,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涵盖图书馆、剧场和活动中心三大功能。
图书馆集展览、阅读、文创、社交功能为一体。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图书馆共4层,约6300平米,是集展览、阅读、文创、社交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和开放共享的资源库,可提供免费借阅、自习、公共活动等服务,图书馆内包含亲子阅读区域、艺术类书籍区域、文学书籍区域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区域,投入使用后,图书馆还将以策展方式丰富馆区内容。
白色褶皱装饰风格的剧场同样“亮眼”, 这里采用的是计算机模拟声学设计,沉浸声系统真实呈现三维听感,其中大剧场808座,小剧场280座,可满足音乐会、音乐剧、话剧、会议等多种不同需求。
大剧场内,工作人员正在做设备调试。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活动中心共有4层,总建筑面积约7500平米,为现阶段留白区域,投入使用后,将建立戏剧、阅读、都市运动、都市娱乐、微度假、生活好物等六大社群。未来,还将引入商业资源,如精品咖啡茶饮BerryBeans、奈雪的茶以及其他创新餐饮、第三生活空间等业态。
织补文体设施空缺 丰富居民生活体验
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开放当天,“回天双客厅 昌平新生力”活动同步启动。记者了解到,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是回天行动计划重点工程之一,昌平区发改委副主任、区回天专班负责人李晓然在解读“双客厅”时提到,28日投用的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既是回天地区的体育健身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在这里,市民可以享受丰富的体育活动,也能充分感受到阅读书籍的乐趣,此次投用后,与2019年开放的北部公园共同组成了集体育、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面向全区、重点服务回龙观地区的街区级体育会客厅和文化会客厅。”
回天地区的居民来到场馆内参观、休息。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昌平增加文体设施建筑面积约17.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56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除了有当日投用的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还有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奥北森林公园等代表项目。
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是“回天行动计划”成效的进一步彰显,既补齐了回天地区的公共体育和文化设施短板,也为回天地区公共服务提供了全新的增长极,将成为市民强身健体、文化生活、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将成为具备运动健身、文化阅读、文艺演出、教培等多种业态的综合体,更深度地融入周边社区的日常生活。
未来,场馆将不定期举行大型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活动,常态化举办寒暑假福利活动,将与周边企业、社区及学校等组织紧密沟通协作,共同为居民提供良好的运动文化休闲环境和高水平的场馆服务。还将融合体育、文化、旅游、餐饮、健康、娱乐演出、贸易会展等复合功能的平台,为周边居民带来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关键词: